專欄


《曙光灑落—太麻里》一窺太麻里地區動人的生命故事

太麻里從17 世紀開始接觸荷蘭的現代文明,歷經清朝、日據及國民政府,並不因為外來文化的刺激而閉關自守,反而因為其地理位置優越,具有連結西部平原與通往東部門戶的廊道特性,吸引來自各地不同族群匯集居住,逐漸形成多元文化面貌。本書《曙光灑落—太麻里》除了參考現有的歷史文獻外,且經過多次田野調查和不同族群、階層、領域的耆老與地方人士訪談,還原太麻里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人與族群、環境的互動,一窺太麻里地區動人的生命故事。


本出版計畫委託文藻外語大學團隊執行辦理,爬梳本地的過去與現在,書寫歷史、文化、地方風情與鄉民智慧等內容,希望藉此紀錄、分享這片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不同時期和不同族群、領域的發展歷程及動人鄉土記憶、生命故事,也讓臺東的地方知識學鮮活起來。本縣從《北町舊邸。巷弄舊事》、《關山手帖》、《初遇,在鹿林深處》、《尋洄。山海間。成功小鎮》等,今年再拼入一塊《曙光灑落—太麻里》,將會讓文化地圖更豐富更完整。

   

 

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人足跡。從史前文化香蘭遺址、臺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述說原住民的發祥地與遷徙過程;荷蘭人發展出探尋黃金之路,使太麻里走進世界歷史舞台;清代實施「開山撫番」政策,開闢了通往東部的數條古道,大量的漢人與外人移入,開啟了東部開發的序幕,作為廊道地位的太麻里尤其具重要關鍵地位。

第二部分:宗教信仰。有排灣傳統的祭司文化,來自移民帶來的佛、道教和民間信仰,至國民政府時期傳入天主教、
基督教,且融合了在地原住民文化元素與特色,獨樹一格。

第三部分:文化資產。分為自然文化資產,如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人文資產有傳統排灣族文化的傳承,如陳媽媽工作室、小米工坊、向陽薪傳木工坊、獵人學校等;在社區營造及教育方面則有大王國小及陳再福校長等。

第四部分:地方風情。地形狹長的太麻里同時具有山、海雙重特殊景觀,華源海灘、三和漁場與金崙溫泉等,別具風情;另有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是提供環境教育的最佳場所;每年秋天,赤腹鷹在秀山過境,蔚為奇觀。

第五部分:鄉民智慧。太麻里每年夏、秋季節常遭颱風侵襲,於是居民累積經驗與智慧,農作或避開颱風期,或引進新品種,採取精緻小農經營方式、友善栽培並重視園區管理,產品品質佳,取得市場優勢;如飼養水鹿、栽種釋迦、荔枝、咖啡、枇杷、紅藜等,農特產業多元,培育出許多傑出農戶;更有將在地農產品研發成美食及精油的烘焙業者、研發師等,貢獻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