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訊


【講座】海廢是如何影響我們:從藝術創作「物.生物」思考海洋廢棄物

海廢是如何影響我們:從藝術創作「物.生物」思考海洋廢棄物
  

「物.生物」系列作品從自然環境中充斥著人造物遺留的殘骸,反思當代人類物質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講師企圖透過「物.生物」形塑的概念,思考人造物作為文明的一種假象。
  
「物.生物」的物指的是人造物,是人造物逐漸成為生物的一種自然現象。2000年荷蘭大氣學家保羅·克魯岑提出人類世這個概念,他認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足以成為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主因是18世紀末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活動對氣候及生態系統造成全球性影響。而夏威夷地質學家發現了人造物塑膠和天然物質熔融而結合後冷卻硬化的岩石,被命名為膠礫岩,足以證明人造物已經成為地球生態體系的一份子。
  
「物.生物」所要呈現的是當代的環境思維,如今人類取代了上帝成為造物主,人造物已成為地球的一份子,這個新興物種努力演化出適應機制,在觸手可及的未來,它們將主宰整個地球的生態體系。在「物.生物」數位影像作品裡,可以看見人造物融入環境,逐漸成為生物或取代生物的一種生存行為。
  
【活動資訊】
日期| 109/08/13(四) 09:30-11:30
報到| 09:10~09:30
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58會議室
講師|張溥騰 (講師兼創作者)
人數|招募人數對象:50人
費用|免費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ZMU8nR2D3TspYLXo6
  
活動洽詢:(089)381-166 分機561 孫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