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工藝展


【2020臺灣燈會 臺東館 】

 

圖文來源|Plan b 、Photographer|林科呈

2020台灣燈會|台東館  

台東的生活氣息,存在於海洋與山脈之間,緩慢多變。如同風吹過海岸,輕敲卵石發出叩嘍聲響;或者吹過縱谷,推動稻浪帶來窸窸窣窣。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他們知道如何與自然共存、與生態共好;他們知道如何調整呼吸,隨著節氣生活與祭祀,以歌吟詠,以舞敬謝。

人與環境在台東匯聚,如圓一般地,生生不息而兼容並蓄。這是屬於台東的生活氣息,也是屬於每一位踩踏島嶼土地的創作者,他們的真實感受。  

 

臺東縣政府首次參與的「2020台灣燈會 台東館」已於2月23日正式圓滿閉幕。

是次旨在透過公共藝術導入的形式,以「圓」為策展命題,聯同台灣在地創作單位,

在挑高6米的巨型場館內共同策劃台東專屬的人文精粹,並以燈光、聲音、影像與空間四大元素呈現。

自2月8日起為期16天的展期之間,位處台中后里花博園區「好市共榮燈區」的台東館共錄得近25,000人次進場參觀。

 

▍2020台灣燈會|台東館  

展覽日期|2020.02.08 - 02.23

展覽時間|每日 17:30 - 21:00 免費入場

展覽地點|台中后里花博園區 - 好市共榮燈區

更多資訊|請見「2020台灣燈會在台中 TaiWan Lantern Festival in Taichung 」粉專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東縣政府

策劃統籌兼空間設計|Plan b 第二計劃

合作藝術家|Lafin Sawmah、王榆鈞、莊志維、莊知恆

主視覺設計|霧室

影像合作|走走池上

施作夥伴|伸茂溫室工程


▍海報設計

2020台灣燈會台東舘海報由霧室設計

「2020台灣燈會 台東館」的主視覺設計,由設計師彭禹瑞和黃瑞怡二人組成的 霧室 主理:「深邃的藍包覆著溫暖的太陽,泛起落在海平面上的光。」——簡潔有力地,以搶眼的視覺概括了整個場館策劃的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擅長突破平面設計框架的霧室於這次創作也加入了「觸感+互動」元素:上方澄黃圓滿的日月以燙金加工,海洋則以橫切線條刀模設計,只要將海報貼到牆面,用雙手輕輕將海報下部拉開,就會透出白與藍交錯、恰似海洋波浪的形態,象徵每個人建構出的、潛藏於心裡的海。  

 

▍空間設計

 

濱臨太平洋、與世界緊密連接的台東,每日為台灣迎來第一道晨光;而台東的人文精粹,多元而和諧,在地的生活、文化與創意,如果真有其形狀,我們認為會是個「圓」——有如每天日升月落、照亮台東處處的光之源,也是多元相融,循環共生的圓。
 
 

   

台東館開幕當日正好是元宵節,臺東縣長饒慶鈴於致詞時帶出了這次策劃的主題,「我們希望用團圓來展現台東的意象——跟自己、環境、生命共好的一個『圓』,大家都可以在台東館裡親身感受。」而Plan b 創辦人 游適任(Justin)也補充了這次特別的策展思維:「台東館這個花燈跟其他的最大差異是,它是個可以『走進去』的花燈,而且我們跟幾位非常優秀的藝術家一起創作,進去以後你會發現,那是跟以前燈會很不一樣的感受。」 陽光普照的天氣下,配合比西里岸Paw Paw鼓樂團一片歡快活潑的暖場表演,策展人張憲文即為在場所有嘉賓導覽參觀展場、講解空間佈局,正式為台東館打開序幕,與民眾團我們的圓。

 

 

「2020台灣燈會 台東館」邀請Plan b策劃統籌、設計單位霧室負責主視覺設計、藝術家莊志維負責主燈設計、莊知恆負責場館的光環境設計;同時還有王榆鈞為場館特別創作的環境音樂、走走池上的視覺影像合作、以及 Lafin Sawmah(拉飛.邵馬)親手製作的手工木椅,營造有如親臨台東現場的氛圍,讓民眾感受一次沉浸式的觀展經驗。

 

各創作單位不止循策展軸心「圓」的方向思考,更以自己個人的台東時刻、對燈會的印象、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經驗作為創作考量。王榆鈞為場館處理環境音樂時,思考到「從絢爛奪目的外部走進這空間後,熱鬧與躁動都如煙塵緩緩降落,漸漸會聽得見寂靜、自然的韻律、自己的內在聲音」,她覺得這是在燈會現場裡難得感性的一刻。而莊知恆在思考最重要的燈光設計時更生起了對時間的哲思:「光源是『靜』,主燈是『動』,我在場館裡是一個安靜的存在,而上空的光影變化,就如同時間流動。」

 

至於Lafin跟走走池上的羅正傑(大白)同是現居台東的創作者,他們的呈現手法則更能體現最在地的台東日常;為展覽精心挑選365個台東時刻影像的大白說,「我曾經在都市生活,365天都過著相同的生活,會忽略台灣四季色彩;因此希望這些生活影像,可以讓大家願意稍微停下腳步,欣賞屬於台灣大山大海,尋回生活感。」至於場館裡的集客點、也是被觸碰最多的手工木椅,創作者Lafin講述了以黑潮為概念的原因:「我住在海邊,太平洋對我的影響蠻深的,小時候跟爸爸在海裡潛水射魚,這些海洋的記憶早已植入我的潛意識,我對美學的概念、創作的能量都是因此而成形。」

展期間,場館裡不時都看到民眾瞇起雙眼等待著,凝視館內上空模擬著台東日升月落的主燈,以420秒的時間從一端移動到另一端;很多來訪者都會一邊深呼吸一邊仔細傾聽環境音樂,駐足觀看牆幕上投放的365天台東影像不捨離開,又或坐著摸著潛藏黑潮氣息的手工木椅,輕踏、把玩走道兩側的石頭等等⋯⋯無一不證明了,只要用身體經歷、用心感受台東的生活氣息,即可與每一位踩踏台東土地的創作者心互通,也能深入了解台東在地生活如何跟自然共存、與生態共好。

 

藉由「2020台灣燈會 台東館」,縣府希望將台東與自然共存、與生態共好的美好生活帶給全台民眾,以公共藝術的美學思維重新思考燈會傳統,或許不久的未來,就如這次為主燈操刀設計的莊志維所說。「如果我們都可以把傳統的故事梳理清楚,台灣燈會當然有機會成為像里昂燈節般,可以輸出國外的年度慶典活動。」